P1 INSIGHT | 疫情过后,寒冬更甚,春天就在不远处发表时间:2023-01-16 15:26作者:Partner One ![]() 随着疫情放开的脚步,Partner One北上广三地办公室都第一时间根据当地情况实施了灵活办公。目前大家已经陆续 “阳康”回到了工作岗位。经此一役,人们不再对疫情讳莫如深,也逐渐消除了心中的恐惧。“新冠”已经在1月8日列入“乙类乙管”,国际航班落地不再需要隔离,长达三年之久的新冠疫情终于在国内落下帷幕。 当疫情不再是“摆烂”的借口,真正的危机才开始显露。经济周期的神秘力量才开始被更多人发现。相比2021年人才市场的“报复性增长”,今年顾问们却能明显感受到候选人和客户更加明显的保守和谨慎的态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经济周期,如何应对经济周期。 01 逃不掉的经济周期 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是交易,而人们通过货币和信用进行交易,交换商品、资源或服务。经济的增长取决于交易总量的增长。在很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增长是缓慢的,而当新的技术出现,生产率提高后,生产的商品总量迅速增加,给人们带来更多收入,经济就会提高。而因为人们使用信贷,收入越多信用也随之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即所拥有的货币和信用(即未来的财富)也会增加。从长远上来看消费支出等于你所创造的财富,但从短期来看,过度使用信贷支出时你的消费支出远大于你所创造的财富,接下来你就需要缩减开支以偿还信贷。周期也就随之产生。 如果把这个行为放在社会层面,当社会整体的生产率提高越来越缓慢,没有更多的新技术产生以增加生产率,而社会整体的借贷量不断提高,借贷远远超过整个社会创造的价值时,人们就只能通过缩减消费来降低借贷,经济就会出现衰退。因此,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源配置的错误与不断矫正。只要存在借贷,经济周期就会周而复始。 短经济周期(5-8年) 经济周期包含四个阶段: 1. 繁荣期:经济增长,信用和债务增长>生产率增长,经济出现“景气高峰” 2. 衰退期:人们不敢再借贷,但债务增长仍然高于生产率增长 3. 萧条期:借贷继续减少,债务增长已经低于生产率增长,人们有能力偿还借贷,但没有信心继续借贷,经济出现“谷底” 4. 复苏期:生产率继续提高,人们开始继续恢复借贷 长经济周期(50-70年)由短经济周期周而复始组成 02 保持谨慎,提高生产财富的能力 疫情刚刚放开,大多数经济活动仍然受到不小的冲击,而经济周期的影响可能比疫情更严峻。2022年全球经济的持续衰退,已经在各大企业的策略中显现,任正非曾提出“活下来,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马斯克在收购Twitter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大幅裁员。 对于企业来说,首要做的是降本增效,提高生产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可能会采取的措施就会有裁减风险较大、投资回报较低的边缘业务线,转而投入到风险相对较小、回报更加稳定的业务,同时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增加,对优秀人才更加求贤若渴。 对于职场人来说,经历过三年疫情,有不少人想要在疫情开放后寻求新的工作机会。在新赛道的选择上,很多人瞄准了可能会在复苏期或是繁荣期领头乘势而起的行业和领域,但真的能否抓住机遇,还是要靠自身实力。经济下行是很好的沉淀与积累能力的时间。 03 人才仍然是企业最值得投入的资源 如果说新冠对职场人的改变,最大的变化其实是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上。新冠三年,人们对于寻找工作的意义和个人价值、追求灵活的工作安排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变得更加重视起来,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职场人对工作和职场的期待,也引发了一批“离职潮”。很多职场人开始寻找传统职场之外的可能性,或者在考虑新的赛道和技术转型。因此,很多企业也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招聘、吸引、培养和留用人才的策略,让自己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保持攻(吸引)守(留存)兼备,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从“学历崇拜”、“论资排辈”到看重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 现在企业在筛选人才和提拔管理人员时,不再把学历当做第一筛选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候选人的实际项目经验,是否有足够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在工作中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落地。在员工的评估体系中,也倾向于更加注重员工的贡献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员工“唯才是举”,不必再一味追求“论资排辈”。在Partner One的一项调查中,超过70%的人考虑离职的原因之一是缺少职业发展方向,而这样灵活、结果导向的人才选拔体系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从要求员工“适应企业文化”到“多元包容”、“灵活办公” 2022年全球人才竞争更加明显,根据麦肯锡的调查表明90%的企业担心自己现有的业务和技能无法满足未来的需要,因此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大。许多企业在选择候选人时不再去寻找那些能够适应既有企业文化的候选人,而是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打造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保证自身能够更广泛地接纳各类人才,以此获得多元化所带来的创造力、创新力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04 穿越周期,持续投资自己 疫情放开后很多人都有寻求新机会的心思,特别是近两年工作中薪资“普调”幅度不大,许多职场人希望能够通过跳槽实现涨薪。但是临近年关,很多人发现市场上稳定的工作岗位越来越稀缺,企业对于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机会。应对当下的人才市场环境,Partner One在此为您在选择工作机会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保持理智和谨慎,避免裸辞:深刻分析自己在当前职位中满意和不足的地方,对选择新机会时的看重点进行优先级排序,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是什么。如果对当前的工作极其不满,也尽量不要裸辞,避免出现职业“空窗期”。 #2 向核心盈利部门靠拢,谨慎选择创新部门:在经济上行时,往往创新部门发展前景更好,企业的资源往往向创新部门倾斜,而在经济下行时,核心盈利部门往往是最不容易面临裁员的。当然,企业在经济下行时要依靠创新和研发寻求新的突破,更加看重创新部门,这时就需要候选人仔细衡量企业提供的机会和自身能力,做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 #3 保持积极心态,“摆烂”和“躺平”并不可取:2022年的关键词从“内卷”到“内耗”再到“躺平”,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经济环境下更加激烈的内部竞争。如果这个时候真的选择了“躺平”,那很可能就会面临“毕业”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而在这时候能够保持积极心态,用经济周期的规律和更加长远的目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才更加容易发现工作的价值和认同感。 #4“一专多能”,投资自己,持续学习:企业推行降本增效,更加青睐“一专多能”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持续的投资自己,学习专业技术,培养自己的硬实力和软技能,才能够让自己在任何时候保持“受欢迎”。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并不是真的不作为,而是能够让自己在持续的学习和成长中,能够应对各种外部冲击。 最后,“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经济周期亦是如此。个人的力量在社会宏观走势中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当我们能够把思维认知放在更长的时间线,才更容易做出顺应趋势且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